
去年的上海音乐会简直让红楼迷们泪崩!这场跨越37年的重聚,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《红楼梦》的不朽魅力。当熟悉的朗诵声响起,台上依次登场的都是曾经熟悉的面孔,这些年过去了,可是那份红楼情怀依然在每个人心中静静流淌。 最让人惊喜的是,当全场灯光暗下的那一刻,CG技术带来的震撼场景——"林妹妹"的身影缓缓浮现,瞬间把所有人拉回到1987年。
全场观众控制不住地热泪盈眶,这一幕不仅是对陈晓旭的深切怀念,更是对那个黛玉的永恒追思。 说起来,当年的"袭人姐姐"袁玫也来了,这些年过去了,她依然保持着当年那份温婉动人的气质。台上的她,举手投足间依旧让人想起当年那个在大观园里伺候宝玉的温柔丫鬟。 说起这些年的红楼群芳,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轨迹。有人一直在演艺圈发光发热,有人选择了平凡生活,有人遗憾地离开了我们。 但是,不管时光如何流逝,她们在《红楼梦》中留下的那一抹倩影,永远定格在了观众的记忆里。
这场音乐会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重聚,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。让我们看到,真正的经典从来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褪色,反而会随着岁月的沉淀变得愈发珍贵。 而这些美好的记忆,也将继续在每个热爱《红楼梦》的人心中,温暖地流淌下去。 当年王扶林导演也太"坏"了吧!颜值太高也是错? 说到87版《红楼梦》的选角,王扶林导演可是出了名的严格。但你们可能想不到,他居然还担心有的演员太美会"抢戏"!这事儿说出来真是又好气又好笑。
当年在《红楼梦》的群芳中,有两位美人儿的颜值实在是高得太离谱了。一个是饰演袭人的袁玫,一个是饰演邢岫烟的李伊。 这俩人美得什么程度?就是导演看了都犯愁的地步!要知道,王扶林导演对角色形象可是有着严苛到变态的要求,恨不得每个人都得跟原著里描写的一模一样。 但这两位的颜值实在太能打了,特别是袁玫,本来就是黄梅戏界的"五朵金花"之一。这让王导很是头疼:袭人在原著里虽然也是个美人儿,但可不能美得太过惊艳啊,毕竟她只是个丫鬟,可不能抢了主子的风头。 于是,王导想出了个"损招"——让化妆师给袁玫特意"钝化"妆容!啥叫"钝化"?就是故意把下半张脸的妆容做得平淡无奇,连眼妆都不让画得太精致。
这操作,说白了就是想让她看起来"普通"一点。 李伊的情况也差不多。17岁的她,那双清澈的眼睛简直就像会说话一样。摄影师李耀宗第一眼看到她就想让她演林黛玉,可见这颜值有多惊艳。 但最后她演了戏份较少的邢岫烟,妆容也被要求从简。 但你们猜怎么着?这招好像并没有什么用!就算是素颜淡妆,这两位的颜值依然在剧中闪闪发光。就像那句"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",真正的美人,就算是素颜也依然美得让人移不开眼。
回想起来,王扶林导演的这番"苦心",反而成就了两个最为自然的角色。她们的美,不是靠妆容堆砌出来的,而是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质。 这或许才是真正打动人心的地方。 而这背后,其实也暴露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:在那个年代,一个角色要想演得好,不仅要有演技,还得"适可而止"。 就连天生的美貌,有时候也得"收着点"来配合整体效果。
从"五朵金花"到袭人,袁玫的开挂人生 提起袁玫的戏剧人生,简直就是一部励志剧本啊!从小家境贫寒的她,凭着对表演的热爱,硬是一步步把自己送上了艺术之路。 那会儿她在黄梅戏界可是响当当的人物,被誉为"五朵金花"之一,美得那叫一个惊艳。 谁能想到,这位黄梅戏的台柱子后来会跟《红楼梦》结下这么深的缘分?当时剧组去黄梅剧团选演员,就她一个人被相中了。
但有意思的是,袁玫刚进组的时候,可不是奔着袭人这个角色去的。 这事儿说来可有点意思了。人家一开始可是奔着王熙凤这个角色去的,嗯,就是那个戏份最重的凤姐。但进组一看,好家伙,全是演技派大咖!这把袁玫给唬住了,立马打起了退堂鼓。 后来又转战薛宝钗,再到鸳鸯,最后才安安稳稳地坐在了袭人这个位置上。 但你们知道演袭人也不容易。身为宝玉身边的大丫鬟,她得时刻跟着镜头转,但又不能太出彩。这就跟遛猫似的,既不能跑太快,也不能走太慢。
更要命的是,就为了不让她的美貌太抢镜,导演特意让化妆师给她"钝化"妆容。 但真正的实力派是压不住的!就算化了淡妆,袁玫的那股子气质依然惊艳全场。她把袭人演绎得温柔大方、聪慧得体,愣是靠实力让这个本该平淡的角色发着光。 不过成名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。当时娱乐圈里还传出她拍戏期间怀孕要退出的谣言,这给她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。 但袁玫硬是靠着坚韧的性格和过硬的演技,一步步走了过来。
回头看看袁玫的经历,真的特别打动人。从黄梅戏到电视剧,从主角到配角,她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,用实力证明了自己。 说起李伊的故事,那真是一个完美的意外。17岁的她,原本只是陪表姐去《红楼梦》试镜,压根儿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剧中人。 当时有个导演一眼就相中了她,二话不说就把人带去试镜。更绝的是,摄影师李耀宗看到李伊的第一眼就拍板:这妹子就是林黛玉的最佳人选!那双清澈动人的眼睛,简直就是从书里走出来的黛玉本人啊。
但你们猜怎么着?这个呼声很高的林黛玉最后还是给了更有"病娇气质"的陈晓旭。李伊一下懵了:那我演啥呢?编剧看她眼神灵动,建议她试试妙玉。 最后经过一番周折,另一位编剧提议让她试试邢岫烟。李伊看了剧本,觉得这角色跟自己还挺像,这才接下了这个角色。 但李伊的精彩故事可不止于此。拍完戏后,她没有被名利迷花眼,而是乖乖回学校继续读书。 毕业后,李伊是真的红了一把。但就在事业最红火的时候,她却选择急流勇退,去电视台做起了普普通通的外联工作。
这一退,就是这么多年,连她的同事都不知道,身边这位平凡的同事曾经是《红楼梦》里的绝色佳人。 有人说她可惜,但我觉得这恰恰体现了李伊的可贵。正如她自己说的:"人生就像打翻的五味瓶,酸甜苦辣都得尝尝,才算完整。 "这话听着像是在说人生哲理,其实更像是她对自己选择的从容注解。 不得不说的幕后故事,原来87版《红楼梦》这么拼!
说起87版《红楼梦》的幕后制作,那真是一部艰苦创业史啊!导演王扶林就跟个选角强迫症患者似的,每个演员都得亲自面试,还得复试。 就是这股子"较真劲儿",才让我们看到了最契合原著的演员阵容。 不光是选角,就连服装的考究程度都让人瞠目结舌。服装指导余芳简直就是个"考古狂魔",为了还原18世纪中叶的服饰风貌,她可是把清代的古籍都翻烂了。 最让人心疼的是,当时剧组的经费紧张得很。但你们猜怎么着?工作人员们愣是自掏腰包也要把每个细节都做到完美。
就是这么一群"疯子",硬是把这部文学巨著搬上了荧屏。你说他们是不是够拼?但正是这种近乎偏执的认真,才成就了这部经典。 这部剧不仅让很多演员一炮而红,更重要的是,它成了无数观众心中最美的《红楼梦》。 为什么说它是最美的?因为每一帧画面都经过精心打磨,每一个人物都被认真雕琢。从主角到配角,从台词到服装,处处都能看到剧组的用心。 这种对艺术的执着和对细节的考究,在今天的快餐文化下显得尤为珍贵。
时光飞逝,那些年的故事早已沉淀成回忆。但每当我们重温这部剧时,仍能感受到那份真诚和用心。或许这就是经典的力量,它不仅留下了美好的画面,更在我们心中种下了一颗对艺术永远热爱的种子。 看到这里,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感慨万分?是啊,这哪里是在拍戏,这分明是在用心创造一个永恒的艺术殿堂。而那些年轻貌美的演员们,不管是走红的还是归隐的,都在这部剧里留下了最美的青春印记。